中新网重庆新闻2月25日电(杨梦逸)25日,重庆史研究会举办2022年年会暨2023年工作会,来自重庆各大院校和相关领域专家及綦江、大足、潼南、丰都、万盛等区县学者受邀参会,大家济济一堂,在热烈的氛围中,共话重庆史研究光明的未来。
“2022年,研究会在市政协机关党组和市社科联的指导下,克服各种困难,在重庆史研究领域里做出了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。”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,2022年该研究会硕果累累,在多个方面成绩突出,成果获业内及社会高度认可。
在学术作品出版方面,2022年重庆史研究会高质量完成并出版了“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工程”《复兴文库》第七卷《大后方的建设和民主运动的开展》、第十卷《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抉择》,进入中宣部等主办的“奋进新时代”展览;由重庆史研究会承担总编室任务的《重庆人文丛书》2022年12月出版,实现了重庆“历史”到重庆“文化”的崭新跨越,推动了对重庆主体文化的新认识新表达,填补了重庆历史文化中的若干空白;自主策划的《重庆近代城市历史研究丛书》第一辑(8种),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,整体上反映了重庆史研究取得的新进展,展现了中青年学者的生机活力。
在推进党史教育常态化方面,重庆史研究会创作的大型融媒体系列作品《人间正道是沧桑—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》100集短视频,受到中宣部表彰,其中《百年百篇》之特别篇《这,就是100年前重庆青年的中国梦》荣获“全国基层理论宣讲优秀微视频”奖。2022年这一新媒体作品,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。
在学术成果创新性转化方面,重庆史研究会支持的“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”通过评审,开始试运行;联合出品的重庆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大版《火凤重天》,完成制作,即将上映,支持参与重庆民族乐团创作大型民族音乐会《弦上巴渝》将于2023年3月公演。
在社会服务方面,重庆史研究会及部分会员承担、指导、支持了一批历史文化研究、咨询工作。例如,重庆市委宣传部主持的《纪录小康工程丛书》编撰出版审稿工作,支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《三峡文博讲坛》,支持大足、江津、梁平、万盛等地建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团体等。
周勇介绍,2023年,重庆史研究会将进一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、长效化制度机制;以“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”为抓手,研究成渝双城历史,服务于重庆市委“一号工程”;加强重庆城市历史研究的基础建设,为打造城市文化新标识打好基础;以《重庆人文丛书》出版为契机,继续推动重庆历史文化体系、六大文化及其文化史的研究;支持有关单位开展红岩村、歌乐山历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;力争出版一批重庆史新著作;推动“影像史学”研究,进一步开拓和推进影像史研究工作;推动和支持区县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开展;开展历史成果转化的撰写、宣传、普及工作,推动其成果对现实的服务。
会上,一批年轻学者围绕重庆文物考古新发现,抗战时期重庆国际形象、中苏音乐交流等主题,汇报了研究新成果,进行了学术交流。